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空軍第15空降軍
中國人民解放軍鐵拳部隊,可說是解放軍為因應下一個世紀所建立的快速應變武力,整個「鐵拳」所包括的部隊單位,幾乎完全就是以針對台海週邊未來極可能爆發的武裝衝突而訓練。
  鐵拳部隊,基本上包括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空軍第15空降軍、軍委會或軍區直屬的快速反應部隊、軍區直屬之特戰兵營、中共海軍陸戰隊等共四大拳頭。
  由於這些部隊的機動力、戰鬥力均比起一般解放軍強大,再加上中國以「選鋒」的方式積極籌組各種拳頭部隊,其總兵力早已超過25萬人,已超過台灣地面部隊的總人數,其建軍動機已極為明顯,因此相當值得台灣軍方嚴密監視。
  第15空降軍是解放軍唯一的一支傘兵部隊,與其他國家不同的是,這支編制龐大的傘兵部隊並不是由解放軍陸軍所直接指揮,反而是直屬於解放軍的空軍,事實上這種編制的邏輯仍是師法於前蘇聯的空降部隊,其用兵著眼是在於能統一運用編制內的人員及運輸載具,避免戰鬥人員及空運機隊之間所可能產生的聯絡斷層。
  依解放軍空軍針對空降作戰的基礎定義,解放軍實施空降作戰的類型可分為:
  一、戰略空降:即是以奪取敵人政治、經濟、軍事等中心,以及機場、港口等配合並為兩棲登陸作戰先行鋪路。
  二、戰術空降:以奪取交通要點,執行局部阻絕作戰,或以攻佔敵軍之指揮中心,切斷台灣之機動部署等戰術為主。
  三、戰鬥空降:以配合第一線部隊為主,先行以空降、機降的方式奪取有利著陸點,以接應主力部隊進行空降作戰。
  四、特種空降:以打擊敵國之重要民生設施、水電重要控制站、暗殺政要、執行敵後爆破任務為主。
  解放軍空軍第15空降軍,是由第43師、第44師及第45師等3個空降步兵師為基幹,並與空軍第13空運師、第13空降獨立團共90餘架大小運輸機,以及部份陸軍航空兵所屬的獨立直升機團(大隊),共同組成一支能保持60作戰力且隨時可上機進行「隨時能飛、隨時能降、降之能打」等攻擊任務的「鐵骨頭」。
  第15空降軍的司令部設在湖北孝感,所屬的第43師,以及其所屬的第127、128、129等3個空降步兵團和一個輕砲兵團,駐地是位於湖北的開封地區。
  第44師及所屬的130、131、132步兵團和砲團部署於湖北應山地區。
  而第45師的第133、134、135團,以及輕砲團則駐防在湖北的黃坡。
  台灣軍方初步估計,其總兵力約在3萬5千人左右。空降15軍各駐地均是位於距台灣500浬以上,這種考量是以防制台灣進行空中反制作戰,將這支中國唯一具有長程侵攻能力的國寶級部隊摧毀。
  第15空降軍近年來最大的一次實兵演習,是在1994年的6月下旬於武漢地區展開,3個空降步兵師所屬9個步兵團的27個步兵營中,有16個滿編制的步兵營實際參與空降演習,而師屬的砲團亦有6個營級部隊進行重型武器的空投作業。演習的地點是地形極接近台灣的湖北地區。
  據台灣軍方所搜集的情報資料顯示,在第15空降軍實施這次破天荒的大演習中,若以軍事觀點來評估演習結果,不容否認的,空降軍在當時的演習極為成功,不但整個空降部隊是在「無地面導引、無明顯標記、無氣象資料」等因素下實施,著陸後的部隊立即能自動排除紊亂情況,打破原建制立即投入戰鬥。
  不過,在這次演習中,解放軍卻折損了1架滿載傘兵的An-12型運輸機,以及至少5門大型火砲。同時空降地點又有部份是屬於稻田地區,對平民百姓的影響也相當大。
  這種情況若換成是台灣,恐怕民意反彈的聲浪,將會造成軍方無法想像的後果。
  此外,在軍事上所謂的「空降作戰」,事實上是包括了「空降」以及「空中機動」兩種類型的作戰方式。
  一般所謂空降作戰,多半是以運輸機搭載傘兵,以戰術編隊的飛行方式進入空降地區,而兵員或裝備也在同一時段進行空降、空投等作業。換言之,就是利用空運機將兵員裝備,由空中運至目標區,以進行作戰任務。
  至於「空中機動」作戰,則是以陸軍等地面部隊為主的協同作戰模式進行。這種構想是出於法國當年在北非殖民作戰時所研擬的支援戰法,但是到了越戰期間,基於直升機的強大機動能力,美軍遂進行大規模的「空中機動」作戰,也就是軍事術語上的「垂直作戰」,大幅縮短部隊與部隊間的作戰輸送時程。
  不管是「空降」或是「空中機動」作戰,第15空降軍都正積極研擬新式戰法,其中尤以「空中機動」作戰一項,在解放軍的術語中均泛稱為「機降作戰」,可說是針對台灣重要戰略要點而積極訓練的戰術課目。
  較值的注意的是,解放軍進行「機降作戰」的指揮體系,已不再是由空軍全權負責,因為目前解放軍的七大軍區中已有六個軍區編配有直升機團(大隊),若一但中國有意進行攻台作戰,台灣軍方估計,解放軍將可同時動員200架軍用直升機,以及40餘架民用直升機,將為數2800餘人的部隊以「機降」的方式參與作戰。
  台灣軍方長年來均對解放軍的空降部隊進行嚴密的監視,原因無他,因為放眼世界各國,空降傘兵可說是一國地面部隊中的精銳所在,無論是在訓練或整體戰力方面,均是一時之選。
  相對於中國而言,由於師法前蘇聯的作戰邏輯,對於進行大規模的空降、空投等作戰,往往抱持強烈的用兵動機,何況是空降傘兵和海軍陸戰隊一樣,同屬於戰略性、攻擊性的兵種。
***照片是【中越戰爭--對越自衛還擊戰】
「空降兵」是中共空軍五大兵種中一支空對地武力投射作戰的重要兵種,共軍為加強此一戰略預備隊具備快速反應戰力,十年來從空運輸具到地面作戰的作戰裝備大部分是自俄羅斯以原裝品整批購進,包括「伊留申76MF型」大型軍用運輸機、俄羅斯空降兵使用的特種突擊車,以迄單兵使用肩射對空導彈、反裝甲火箭、遠程拋擲的火燄噴射器,以及自烏克蘭購買的先進重型空投傘具等,都在二○○五年八月「中」、俄軍事聯合演習中展現,是共軍在近五年內武器裝備精進最快、最精良的一個兵種,也是未來對台威脅最大的空降登陸兵力。空降兵的發展可以反映共軍下一場局部戰爭就是針對台灣,爭奪海峽和本島的制空權為中共空軍首要作戰任務,而空降兵則為快速襲奪島內戰略要地,配合跨海登陸的兩棲作戰主力,作為整個攻台戰役的戰略預備隊。 雖然空降兵的裝備在共軍地面部隊中算是首屈一指,但是與西方國家相較仍然相差很多,特別是指揮控制系統還有很大弱點,信息系統處理能力很脆弱,總的來說,目前的空降兵裝備完全趕不上主要作戰對象(台灣)和戰略對手(美、日)信息化的腳步。 因此,近年空降兵部隊提出研究報告:「加快空降兵信息化建設打硬仗」,強調今後空降兵要師法美軍在伊拉克戰爭中的「特種兵」戰法,以及俄羅斯傘兵作戰「打硬仗」戰法的特點和長處,引起中共中央的重視,要求空軍作戰部門列入戰略和戰術研究的重點,作為未來全軍「一體化作戰訓練」的指標。 會議也研討十年內空降兵的訓練重點和演習方向,學習美、俄軍空降兵「打硬仗」的作戰手段、編裝和探索「以劣勝優」的有效對策,結論包括: 一、堅持「不對稱作戰」:貫徹「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戰略思想,針對敵信息系統的弱點,以空降特種兵的機動力和突擊力針對敵信息系統的弱點,「擊節破網」,迅速癱瘓敵之作戰體系,改變戰場態勢。 二、加強「信息對抗」:針對敵人獲取信息過程中的「時間差、意識差、文化差、情報差」,設立假目標、製造假行動,造成敵人錯誤判斷,達到欺敵的目的。學習俄羅斯空降兵的電子戰裝備,研製小型電子干擾裝備配備空降兵,加強戰場信息戰能力。 三、敢打「近距接觸戰」:學習俄羅斯空降兵「打硬仗」的戰法,敢於將空降兵直接投入戰場打「陣地戰、運動戰、城市戰」等攻堅作戰;加強與其他軍兵種協同作戰的能力;提高部隊直接打接觸戰能力。 四、強化「特種作戰」能力:師法美、英聯軍在伊拉克戰爭中運用空降兵部隊突擊敵指揮中心攻擊信息節點、破壞交通樞紐、港口機場、導引空中火力、評估戰損、蒐集情報、實施敵後心理戰等特種作戰的戰法、裝備和能力。 共軍並要求空降兵部隊加強能力建設、訓練和預案研究,針對性的對敵政經重要目標和軍事要害地區做好作戰計畫預案。 五、加強敵後「心理戰」效果:以美軍在伊拉克戰爭中運用特種部隊的戰例,共軍要求空降兵充分利用可深入敵後作戰的特性和優勢,綜合運用各種攻勢心理手段,製造敵人內部矛盾,以瓦解敵軍抵抗意志,削弱戰力。 整體而言,共軍空降兵正在朝「打硬仗」方向轉變。◎ 董立文(作者為中華歐亞教育基金會副執行長)

 

3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邱珊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